2.對付癌症、文明病的總體戰


對付癌症的總體

──摘自郗磊峰教授著生物醫學神效



       癌症是由於人體防衛功能衰退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病。其晚期出現的腫瘤,並非突然發生,而是病理狀況惡化的自然結果。

  近幾十年來人口增加,科技突飛猛進,導致生態失衡,居住環境中到處充滿了危機,我們的空氣、水源和土壤受到污染;食物過分精緻和加工;我們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和食物;吞服大量的化學品;我們用的化粧品和家庭電器或醫療器具有致癌性。這一切都與癌的生成有關,但是它們並不直接造成癌症。它們都是癌症的遠因。

  這些致癌性物質雖異,卻具有一個共同特性:它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奪走了身體中的氧,因而造成組織缺氧症狀,引起細胞病變。

  我們都知道,吸煙可以引起肺癌,可見也有許多吸煙者並未發生肺癌,理由何在?一九六○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貝奈特(Sir F. Macfarlane Burnet),因在免疫學方面的成就而獲此榮譽。根據他的理論,正常人體中每日產生大約十萬個癌細胞。可是一般人的免疫系統(防衛機制)都能有效地將這些癌細胞予以破壞。

  尼波(H. Nieper)指出,死於非癌症原因病人驗屍的統計顯示,約有百分之二十二的病人,生前曾得過惡性腫瘤而未被發現。可見癌細胞的產生是正常生理現象,問題在如何予以有效控制,以免如脫韁野馬,釀成大禍。

  答案是保持正常防衛機制。換句話說,保持健康。健康是個總體觀念。健康不良的人有個共同病理現象──組織缺氧。因此,恢復整體健康就是防治癌症的不二法門。

  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在表現為腫瘤前,通常已潛伏多年。根據美國凱利醫師(Dr. William D. Kelley),平均潛伏期為三十九個月,這就是所謂癌前時期(precancerous)。

  癌症的病理和其他各種全身退化性病一樣。因為個人的因素不同,有的表現為關節炎,有的表現為糖尿病,有的表現為癌症。

  癌症也是種血液性疾病,因為癌症患者毫無例外地都患了鹹血症(alkalosis)。根據澳洲雪梨斯摩佩基醫師(Dr. Edward H. Smalpage),癌症病人在尿液和血液中有不正常的變異。

  根據吉爾森醫師(Dr. Max Gerson),鉀鈉失衡是所有慢性病的開始,包括癌症在內。這時鉀在細胞內消失,鈉帶著水進入細胞內,造成水腫和許多官能障礙。這說明了癌症病人的膳食為什麼應當免鹽,並且包括大量新鮮生蔬果的理由,因為生疏果含有豐富鉀質。



  因為毒素、不完全消化和排泄作用,癌症患者的重要器官中毒很深。因此,治療的第一步即是為身體解毒,特別是肝膽系統。


  編者:以上這篇文章是1980年代郗磊峰教授生物醫學神效書中專文摘錄,很不幸這些論證大部分已被證實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 之調查研究僅5-10%症與基因有關,其餘90%與環境及飲食因素有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告訴我們,發現有新的解決方法


細胞的細胞壁有一個強硬的蛋白質膜。避免或少吃肉類,身體就能釋放更多的酶來攻擊癌細胞蛋白質壁,並產生殺手細胞,破壞癌細胞

 Cancer cell walls have a tough protein covering. By refraining from or eating less meat it frees more enzymes to attack the protein walls of cancer cells and allows the body's killer cells to destroy the cancer cells.